驰盈配资 教育部要求,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附人才目录)_发展_制造_专业点
4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驰盈配资,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同步更新,增列29种新专业,并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
与此同时,不少曾经的热门专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多所高校此前相继表示将撤销音乐学、表演、动画、保险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等本科专业布点。此次新增的29个专业在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方面指向明显。
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此次成功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以及临床医学、未来机器人、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共五个新专业。该校介绍,智能分子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与AI技术的创新人才,服务智能制造与高端材料创造的国家战略需求。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部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论证,超常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低空经济与工程专业设立的背后是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了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
展开剩余86%据媒体报道,为推动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去年教育部在5省市开展了提升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试点,20多个省份建立本科专业建设差异化支持制度,将服务产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优化专业监测评价体系,通过调整专业生均教育经费等举措,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专业与产业的适配性。
4月25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召开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要组织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培养,大幅提升急需领域人才培养能力。
显然,对接产业发展、服务经济需求愈发成为高校专业调整的重点。同时,这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表现不俗。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随着智能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而2023届在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就业毕业生的月收入达到7153元,已反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915元)位列各专业毕业生月收入首位。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也连续增长,2023届达到6763元,位列各专业第三。
在此背景下驰盈配资,高校更需关注各省市、各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急求需求,持续提升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我们梳理了近年来部分地区发布的急需人才目录、紧缺岗位需求等信息。如下:
北京
2024年9月,北京发布 《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4年版)》,明确重点发展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和旅游、生活服务等。
结合人力资源市场997万招聘数据分析和重点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此目录首次增设“重点需求区域”,助力产才深度融合。围绕服务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增加了数字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低空飞行器研发与制造等核心领域。锚定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目标,增加了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氢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核心领域。紧跟职业发展变化和趋势,将人社部等三部门2024年公布的云网智能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职业(工种)列入目录。
其中,部分重点产业的急需紧缺职业如下:
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密码技术应用员、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
医药健康:药物检验员、化学合成制药工、药物制剂工、生化药品制造工、发酵工程制药工、血液制品工、基因工程药品生产工、医用材料产品生产工、新药药理实验员、生物样本存储与操作工、抗体药物产品工、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工、细胞质检工、医疗器械质检工。
集成电路:半导体辅料制备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真空测试工、光纤光缆制造工、电子产品制版工、印制电路制作工、晶片加工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产品可靠性能检验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取工、光学仪器检查工、半导体特种工程制造工、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测试工。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检修工、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新能源汽车高压部件检测维修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维修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测试工。
智能制造与设备:多工序数控机床操控调整工、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金属热处理工、机床装调维修工、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激光设备安装调试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电子设备机械装校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操作维修工、专用数控机床操控调整工驰盈配资。
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
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
生活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健康照护师、医疗陪诊师。
云南
今年3月,云南省编制发布了云南省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主要涉及的重点产业包括:以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为代表的“新三样”,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特三样”,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为代表的“大三样”,以及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出口导向型等重点产业。
该目录聚焦云南省重点产业未来3至5年人才需求,遴选了各重点产业有代表性龙头企业285家,共229个岗位类别。其中,需求博士及以上的有31家企业、19个类别,需求硕士以上的有87家企业、31个类别。较为紧缺的岗位包括:锂电池产品经理、光伏项目开发经理、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创新药研发专家、新材料研究员、光电总体工程师等,年薪集中在50万元至100万元区间。
陕西
2023年底,陕西发布《2023年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明确急需紧缺岗位579个,涵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类型,专业技术类占比超过90%。
人才目录显示,当前,陕西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需求量为2.9万人;需求与缺口居首位的专业是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分别为2.04万人、1.21万人。此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气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均进入各城市急需紧缺岗位需求专业类别排名前十
根据调研分析,未来2至3年,陕西省科研、电力电子研发、芯片设计及人工智能开发等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预计增加15%左右,高级车工、铣工、磨削工等技能人才需求预计增加10%左右,而质量管理、电气自动化、软硬件测试等人才需求预计下降30%左右。
就在去年年底,陕西省西安市发布了《2024年度西安市重点产业与数字经济领域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明确西安市重点产业为: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五大新兴产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六大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在紧缺岗位中,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需求靠前。
江西
2024年4月,江西省发布《2024年度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目录》,围绕该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人才需求,共收集全省1万余家企业2.6万条岗位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全面调研、样本筛选、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省内与12条重点产业链关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岗位190个。
例如,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包括:仪器工程师、光电工程师、芯片设计与制造工程师、FPGA工程师、VR/AR工程师、FAE现场应用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相关专业为物理电子学、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工程、光学、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急需技能人才包括电子元件制造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设备点检员、机床操作工、电线电缆制造工、机电设备检修工、电工、焊工、模具工,相关专业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
同时,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急需程度,江西省将人才需求分为紧缺、十分紧缺、特别紧缺三个等级,旨在引导人才根据产业发展态势自由流动,从人才端助推江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西部地区
去年11月,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峰会举行,会上发布了《西部地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清单(2024)》。
产业类别方面,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装备;单位性质方面,民营企业212家;国有企业97家。其中科技型单位218家;学历要求方面,博士研究生岗位283个;硕士研究生岗位427个;其他学历岗位595个。
今年4月,重庆市渝北区与成都市双流区联合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新型材料、航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征集发布各类岗位1207个,岗位包括车身研发、数字通讯工程师、机器人研发总监、AI工程师等高端岗位,最高年薪达到100万元。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光明网、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公众号、《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各省市人民政府网站等驰盈配资。
发布于:四川省策略集中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